本文作者:admin

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怎么办

admin 2个月前 ( 08-24 ) 19
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怎么办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咨询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的问题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孩子学骑自行车时,只要摔一跤就哭着说"我不学了",而她每次都会紧张得手心出汗,心跳加速,甚至忍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咨询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的问题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孩子学骑自行车时,只要摔一跤就哭着说"我不学了",而她每次都会紧张得手心出汗,心跳加速,甚至忍不住冲过去扶起孩子。这种场景在家长群体中非常常见,但背后折射出的教育困境值得深思。

我曾观察过一个五年级男孩的案例。他在数学竞赛中遇到难题,直接把试卷扔到地上说"我就是不会"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种退缩行为已经蔓延到其他领域:写作文时遇到瓶颈就撕纸,参加夏令营时遇到陌生环境就躲进角落。家长发现,孩子似乎把"困难"等同于"失败",这种认知偏差正在摧毁他们的成长动力。

在幼儿园阶段,这种现象往往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抗拒。有位父亲回忆,孩子第一次学游泳时,看到水就大喊"我要回家",而他为了让孩子克服恐惧,连续三周每天带孩子去泳池,最后孩子不仅学会了游泳,还主动要求参加游泳班。这个案例说明,适度的坚持和引导比强迫更有成效。

对于学龄儿童,需要帮助他们建立"困难是成长阶梯"的认知。一位四年级女孩在参加朗诵比赛前反复练习,但登台时依然紧张得说不出话。家长没有直接批评,而是用孩子喜欢的动画角色做比喻:"就像超人第一次飞行也会害怕,但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,就能变得更强大。"这种具象化的鼓励,让孩子逐渐建立起面对困难的信心。

在青春期,退缩行为可能表现为对学业或社交的逃避。有位初中生在物理竞赛中连续失利,开始拒绝参加任何学科活动。老师发现后,没有直接说教,而是带他参观科技馆,看到那些攻克难题的科学家故事,孩子突然意识到"困难不是终点,而是发现新方法的起点"。这种启发式引导往往比直接干预更有效。

家长需要警惕的是,过度保护可能适得其反。有位妈妈发现,孩子每次遇到挫折都会第一时间寻求安慰,久而久之形成了"困难=需要帮助"的思维定式。当她刻意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务时,孩子却因害怕出错而拒绝尝试。这提醒我们,适度的放手比无条件的保护更重要。

在应对孩子的退缩时,可以尝试"三步引导法"。首先是接纳情绪,当孩子说"我做不到"时,家长可以说"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";其次是分解目标,把大任务拆解成小步骤,比如写作文可以先列提纲再写开头;最后是给予选择,让孩子在有限范围内自主决策,如"你是想先练三遍再上台,还是先上台再调整?"

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成长节奏,就像春天的竹笋有的破土而发,有的需要更多时间积蓄力量。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急于拔苗助长,而是创造安全的试错空间。当孩子在尝试中跌倒时,及时的鼓励比立即的纠正更能培育勇气。记住,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那些看似"做不到"的时刻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