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怎么给孩子安全感

admin 3个月前 ( 08-08 ) 18
怎么给孩子安全感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在咨询中听到家长这样的困惑:"孩子总是害怕一个人待着""晚上睡觉要抱着玩偶才踏实""上学时一离开我就哭闹"。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,其实藏着孩子对安全感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在咨询中听到家长这样的困惑:"孩子总是害怕一个人待着""晚上睡觉要抱着玩偶才踏实""上学时一离开我就哭闹"。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,其实藏着孩子对安全感的深层渴望。安全感就像隐形的保护伞,它决定着孩子是否愿意探索世界,是否能坦然面对挫折,更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。

记得有位妈妈分享过这样的经历:女儿刚上小学时,每天早上都要在书包里塞满零食和玩具,说是"防备老师欺负"。这个行为背后,是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安。后来我们发现,这位妈妈平时工作压力很大,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情绪。当孩子意识到父母的情绪状态会随着环境变化时,他们自然会产生"不安全"的预感。安全感不是靠物质堆砌的,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的稳定信号。

有个男孩在幼儿园经常把玩具摔坏,老师说他"缺乏安全感"。但深入了解后,原来他的父母总在争吵,每次他想要抱抱时,父母都在忙于处理矛盾。这种家庭氛围让孩子形成"需要时得不到回应"的错觉。安全感需要被看见,就像孩子需要知道父母会第一时间回应他们的需求。当父母能用稳定的情绪和专注的陪伴,孩子就会逐渐建立起"世界是安全的"认知。

在咨询中,我见过太多因为安全感缺失导致的问题。有个初中生因为父母经常出差,总在深夜惊醒,反复确认父母是否在家。另一个案例是,孩子在考试失利后选择沉默,因为父母总用"考不好就完了"的说教让他感到压力。这些行为背后,都是孩子在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寻求保护。安全感不是靠说教建立的,而是通过行动传递的。

很多家长误以为安全感就是满足所有要求,其实真正的安全感是让孩子知道"父母永远在"。有个家庭每天睡前都会进行"安全仪式":爸爸讲个故事,妈妈轻抚头发,孩子在这样的固定流程中逐渐安心入睡。另一个案例是,孩子在游乐场摔倒时,父母没有立刻抱起,而是蹲下平视他说:"妈妈在这里,你可以自己站起来"。这种适度的放手,反而让孩子感受到更大的支持。

安全感就像空气,看不见却不可或缺。当孩子能自由地表达情绪,不害怕被批评;当他们知道父母会认真倾听,而不是敷衍了事;当生活环境保持规律,不会突然改变。这些细微的日常互动,都在悄悄构建着孩子的安全感。就像一个孩子在雨天看到父母撑伞赶来,即使衣服淋湿也觉得温暖,这种瞬间的温暖会成为他们面对风雨的力量。

阅读
分享